中国青年报对崔朝亮教授关于高校科创的报道

2023-04-24

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高校科研人员“跨省”创业
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王磊 王海涵 2023年3月6日

南京工业大学80后教授崔朝亮当下的生活可以用“双城记”来形容,往往一天的时间被分为两半,上半场属于安徽滁州,下半场属于江苏南京。

“上完课后,从学校开车过来,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基地,处理完事务,下午还能返回学校开会。”崔朝亮觉得,在滁州高教科创城,很多科研人员都已适应了这种“跨省”的工作状态。

崔朝亮教授在办公室

现在,走在科创城园区里,随处可见“南工路”“浦园路”等带有南京印记的路牌,以及企业往返南京、滁州两地的班车,“同城化”氛围扑面而来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入新发展阶段,作为安徽东向发展“东大门”,滁州市加快建设浦口-南谯新型功能区,在项目招引上,围绕电子信息、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,宁滁两地共同招引,相互推进产业链协同配套。

滁州高教科创城(以下简称:科创城)位于滁州市南谯区,东距南京江北新区仅有18公里,连接南京、合肥两大科教城。近年来引入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、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、中科院长光高端装备研究院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5G人工智能研究院、南航直升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教资源,定位“高教+科创+产业”的模式,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平台。科创城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,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创新创业载体达200万平方米。

滁州高教科创城科创中心。 滁州高教科创城供图

引入核心技术 串起“人才项链”

崔朝亮的研究方向是水处理超滤膜。他记得读研究生时,为了进口水处理用的膜组件,往往需要提前一年多时间,向国外企业预付全额定金,那种“受制于人”的感觉让他立志解决“卡脖子”的问题。

他所在的团队开发出高抗污染PVDF超滤膜,攻破世界性难题,实现了制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,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在石化、钢铁、冶金等行业废水处理领域,团队也实现了关键膜材料的国产化替代,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。

“在一次电视直播中,看到出镜记者直接饮用经过处理的制浆造纸废水时,我们都感到深深震撼。”崔朝亮认为,对一个从事水处理膜研究的学者来说,必须让“产学研”走出实验室,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,用技术去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。

正是出于这个考虑,2020年,崔朝亮的团队和科创城实现了“双向奔赴”,于是他有了另一个身份——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。这是一家从事超滤膜研发、设计、制造的高科技企业,主要产品为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环保设备。久盈膜在出水水质、抗污染、耐药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,打破了进口超滤膜在我国高端市场的垄断。

“这里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,刚落户时,一位管理人员刚刚吊完水,就带着我去办理环评手续。我们需要扩产但场地局促时,他们积极帮着协调新的场地。”崔朝亮说,这些无微不至的服务让科研人员可以沉下心来搞创新。

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学术支持,加上滁州当地提供的硬件支持和优惠政策,久盈膜项目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孵化,再到量产的链条,也因此在滁州当地形成了一条日趋完善的“人才链”。

目前滁州久盈膜项目研发团队共有21人,其中包括12名博士,含外籍专家2名,海外归国人员6名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9名硕士,有不少就是崔朝亮的学生,他们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滁州的基地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科创城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4个,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37名、行业急需紧缺人才30余名,落户并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。逐步建成集科技研发、战新产业、高教研学、城市服务等于一体的四大功能板块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m.sohu.com/a/659278138_119038?010004_wapwxfzlj